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氢能分论坛18日在京召开。
“当前,世界能源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彭雪海在会上表示,氢能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是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路径,也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
直面气候挑战
氢能产业潜力巨大
当前,面对日趋严峻的气候挑战,我国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表示,保守估计,2050年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可达10%,2060年占比将达约15%。作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将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带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规模。
氢能产业的巨大机遇,得益于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系统转型中的优势。“氢能将在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徐春明表示,氢能有助于推动传统能源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推动能源动力转型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还是实现各种能源之间高效转化的理想媒介,以及实现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化的有效途径。
从全球来看,随着近年来各国支持政策加速出台,氢能逐渐成为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新赛道”。“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为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氢能将被广泛应用在多个能源部门,并且要提高到目前应用水平的6倍以上。”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甄崇礼表示。
规模发展前夕
推动全产业链布局
近年来,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速,氢能应用的推广在持续加快。
在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副总裁、智蓝新能源总裁秦志东看来,全球氢能产业处于初期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预计2030年后,将进入商业化阶段。“中国氢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处于规模化前夕。”他表示,我国氢能产业从制氢到储运,再到应用,已经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受顶层设计、政策利好拉动,氢能产业正稳步发展。
“随着产业逐步完善,我国商用车氢能时代已经拉开序幕。”秦志东表示,不同于国外以乘用车为主的发展路径,中国氢燃料以商用车为切入点,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1年,中国建成加氢站数、在营加氢站数、新建加氢站数实现三个全球第一。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
不过,作为正处起步阶段的新兴产业,氢能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蒋利军认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是氢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关注重点,“我们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可能较快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3个应用方向:资源地绿氢+化工就近利用、工业园区风光氢储微网供能、工业园和物流园绿氢叉车。”
发挥多重优势
着力打造绿色“能源谷”
“发展氢能产业,是北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彭雪海表示。
据彭雪海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聚集的优势,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推动氢能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城市,同时推动京津冀全产业链布局。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制定氢能产业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规划。预计在2025年前,北京市将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到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建成3至4家国际一流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超过1万辆。
“我区‘能源谷’是北京市先进能源产业主要承载区,链接三大科学城氢能产业创新资源。”昌平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杨仁全透露,下一步,昌平区将深入实施先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升级打造氢能政策2.0版,聚焦福田、三一等龙头企业,利用氢能终端制造倒逼关键技术突破应用、吸引关联企业集聚,推动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系统、氢能装备等上下游企业补链强链,建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
1、大洋电机002249:龙头股。近7个交易日,大洋电机上涨0.33%,最高价为6.07元,总市值上涨了4935.65万元,上涨了0.34%。
2021年大洋电机营业收入100.17亿,同比增长28.82%。
已投资38亿在武汉建立新能源车基地,在四川、山东、深圳等地建基地,已完成从电机到氢池,到驱动系统,到氢能源气车的全面的大布局。
2、美锦能源000723:龙头股。回顾近7个交易日,美锦能源有3天上涨。期间整体上涨2.5%,最高价为11.3元,最低价为11.84元,总成交量4.75亿手。
公司2021年实现总营收212.88亿,同比增长65.71%。
公司参股的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氢气生产厂家之一,是北京市唯一具备合格资质氢能生产厂家。
3、冰轮环境000811:公司2021年3月1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长期致力于发展冷热节能减排低碳/负碳技术,拥有的工业余热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热泵技术、宽温区高效制冷供热耦合集成系统、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集中供热技术、氢能技术、CO2工质制冷系统、碳捕集技术等,将迎来长远市场机遇。
4、航锦科技000818:公司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已经完成设备调试工作,进入到联合试运转阶段并正式运营,作为氢能源利用过程中,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全产业链中处在最上游的一环,公司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5、吉电股份000875:公司主要业务涉及火电、供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生物质能、氢能、储能、电站服务等领域,打造了东北、西北、华东、江西、华北5个区域新能源基地。截至2020年3月末,装机总容量853.87万千瓦(含受托管理141.5万千瓦),其中,光伏202.42万千瓦。 公司于2020年5月31日晚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包括本公司的控股股东吉林能投及关联方财务公司在内的不超过35家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30亿元,用于投资建设安徽宿松九成风电项目(100MW)、延安宝塔蟠龙风电项目(100MW)、青海乌兰风电项目(50MW)、江西兴国风电项目(278MW)、广西崇左响水平价光伏项目(150MW)、山东寿光恒远平价光伏项目(200MW)及补充流动资金。广西崇左响水平价光伏项目总投资6亿元,规划建设容量150MW;山东寿光恒远平价光伏项目总投资9.6亿元,规划建设容量200MW。(已核准)
2025年油价概念股票有哪些?你需要知道!
2025年油价概念股票有哪些?你需要知道!1、华锦股份:公司为国内大型尿素生产商之一,主导产品尿素属化学肥料制造行业,主要销售地区是辽宁省及周边地区,目前在辽宁省的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新疆南疆地区占有近50%的市场份额。公司石化产业主要为成品油(柴油)及乙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销售地区是辽宁省及周边地区。2011年上半年石化产业共加工原油255 71万吨,生产柴油58 61万吨,聚乙烯15 0 人阅读 时间:2025-02-06永磁高铁行业概念股票有哪些?值得研究!
永磁高铁行业概念股票有哪些?值得研究!1、领益智造:2月5日消息,领益智造开盘报价8 79元,收盘于8 880元,涨4 35%。当日最高价9 05元,最低达8 7元,总市值622 33亿。11月19日该股主力净流出1 18亿元,超大单净流出9417 25万元,大单净流出2402 51万元,中单净流入6478 63万元,散户净流入5341 12万元。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机驱 0 人阅读 时间:2025-02-05PD快充板块概念股票有那些?请珍藏 !
PD快充板块概念股票有那些?请珍藏!1、新洁能(605111):2月5日消息,新洁能截至15时收盘,该股报32 450元,涨1 15%,3日内股价下跌1 08%,总市值为134 78亿元。涉及第三代半导体业务,包括新能源企业、PD快充、5G射频应用等方面。SiC GaN功率器件及封测项目预计于2024年8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24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新洁能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9 45%至4 8 1 人阅读 时间:2025-02-052025年油价概念股票有哪些?你需要知道!
2025年油价概念股票有哪些?你需要知道!1、华锦股份:公司为国内大型尿素生产商之一,主导产品尿素属化学肥料制造行业,主要销售地区是辽宁省及周边地区,目前在辽宁省的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新疆南疆地区占有近50%的市场份额。公司石化产业主要为成品油(柴油)及乙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销售地区是辽宁省及周边地区。2011年上半年石化产业共加工原油255 71万吨,生产柴油58 61万吨,聚乙烯15 2025-02-06永磁高铁行业概念股票有哪些?值得研究!
永磁高铁行业概念股票有哪些?值得研究!1、领益智造:2月5日消息,领益智造开盘报价8 79元,收盘于8 880元,涨4 35%。当日最高价9 05元,最低达8 7元,总市值622 33亿。11月19日该股主力净流出1 18亿元,超大单净流出9417 25万元,大单净流出2402 51万元,中单净流入6478 63万元,散户净流入5341 12万元。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机驱 2025-02-05PD快充板块概念股票有那些?请珍藏 !
PD快充板块概念股票有那些?请珍藏!1、新洁能(605111):2月5日消息,新洁能截至15时收盘,该股报32 450元,涨1 15%,3日内股价下跌1 08%,总市值为134 78亿元。涉及第三代半导体业务,包括新能源企业、PD快充、5G射频应用等方面。SiC GaN功率器件及封测项目预计于2024年8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24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新洁能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9 45%至4 8 2025-02-05